
1957年,在華特. 里德陸軍醫學研究院的百萬病毒學家莫里斯. 希爾曼及研究團隊。 那一年,兒童希爾曼和他的還阻團隊將辨識并開發出4000萬劑的疫苗,對抗來自香港的年美流感病毒。 PHOTOGRAPH BY ED CLARK,國病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感染了1957年亞洲流感(Asian FLu)的百萬學生,躺在麻州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設置的兒童臨時病床上。 全美國有超過10萬人死于這種病毒。 PHOTOGRAPH BY BETTTMANN, GETTY

希爾曼研發的1957年流感疫苗用直升機趕著送往全美各地。 PHOTOGRAPH BY WALTER SANDERS,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在1948年的紐約羅徹斯特,這五個兄弟姊妹全都得了腮腺炎,這是一種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 1964年,在希爾曼做出可對抗腮腺炎的疫苗之前,全美估計約有21萬個病例。 2019年則只有3474例。 PHOTOGRAPH BY BETTMANN, GETTY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SYDNEY COMBS 編譯:鐘慧元):1957年,一場流感大流行攻擊了美國,但莫里斯. 希爾曼已經準備好一支他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已大量生產的疫苗。
1957年4月,一種神秘的疾病正經由香港流行開來。 醫療人員遇到許多眼神呆滯的兒童,而該地有超過10%的人口都感染了流感。 科學社群悶不吭聲,但美國病毒學家莫里斯. 希爾曼(Maurice Hilleman)看出了威脅:一場大流行正在醞釀。
希爾曼認為這種疾病是新的流感病毒株,具有傳播到全世界的潛力。 等到這種病毒于1957年秋天傳到美國的時候,他已經準備好了疫苗。 他的努力讓幾百萬人免于感染這種致命病毒──而這只不過是希爾曼整個職業生涯所拯救生命的其中少數而已。
希爾曼生于1919年8月,正是西班牙流感的高峰期,他在蒙大拿州邁爾斯市附近的一處農場長大。 在經濟大蕭條期間,他設法在潘尼百貨(J.C. Penney)找了個副理的工作,打算這輩子就待在這家公司了──直到他哥哥說服他去報考大學。 他拿全額獎學金進了蒙大拿州立大學,在1941年以全班第一名成績畢業──他申請的每一間研究所都錄取了他。
希爾曼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微生物學博士班時,證明了衣原體其實是一種細菌、而不是病毒,這項發現也協助醫生治療這種疾病。 希爾曼并未按照教授的愿望進入學術界,而是進了制藥產業,因為他相信自己更適合去那里,因為能把自己研究的好處帶給病人。
在他職涯最終,他將開發出超過40種疫苗,避免了世界各地的疾病與死亡。
朝大流行發展
在紐澤西州的施寶貴制藥公司(E.R. Squibb )待了四年之后,希爾曼轉往位于華盛頓特區的華特. 里德陸軍醫學研究院,研究呼吸道疾病與流感爆發。 他在那里證明了流感病毒會發生突變,讓流感能避開先前針對該病毒株所發展的抗體。 這解釋了為何一劑流感疫苗無法保護一個人一輩子,像天花或小兒麻痹疫苗那樣。
透過這項研究,希爾曼益發相信香港的病毒可能在本質上就跟現存的其他病毒株不同,因此若抵達美國或其他國家,可能就會致命。 當他在1957年4月17日拿起一份《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看到香港的情況時,他大聲說,「我的天,這就是大流行,已經來了! 」第二天他就請軍方搜集那邊的病毒樣本。
一個月后,他收到了一位去過香港的海軍提供的漱過口的鹽水。 希爾曼開始培養病毒,并測試對抗取自幾百名軍人與平民的抗體。 他找不到具有能抵抗那株流感病毒的抗體的人,連一個都沒有。
希爾曼把新病毒的樣本送去給其他研究機構,也證實只有少數幾位熬過了1889-1890流感大流行的年長公民才有一點點抗體帶來的抵抗力。 這表示幾乎每個人都有感染這種新病毒株的危險。
「在1957年,我們都疏忽了。 軍隊疏忽了、世界衛生組織也疏忽了,希爾曼后來在一項訪問中說。
希爾曼意識到美國只有很短的時間應變,所以他直接連絡藥廠,要求他們用他的樣本制作疫苗。 他也要求本來應該殺掉的公雞要留下活口,以便讓足夠多的雞蛋受精,以備疫苗制作。 雖然他的研究尚未經過美國主要疫苗規范機構生物標準處的審查,但藥廠還是同意了。 現在的規定嚴格多了,所以這樣的權宜之計在現代是不可能的。
因為希爾曼的不屈不撓,等到流感在1957年秋天登陸美國海岸的時候,已經生產出4000萬劑的疫苗。 最終,全世界有110萬人因這種病毒喪命,美國境內估計約有11萬6000人。 但當時的美國衛生局局長李納德. 伯尼(Leonard Burney)說,若是沒有疫苗的話,可能還會有幾百萬美國人感染那只病毒。 美國軍方頒發了杰出服務勛章給希爾曼,以表彰他的成就。
「這是我們唯一一次靠疫苗避免大流行。 」希爾曼回憶。
都來自這家人
1963年3月,希爾曼五歲大的女兒潔芮. 琳半夜跌跌撞撞地走進他的房間,抱怨喉嚨痛,而且下巴腫起來了。 她感染了腮腺炎。
腮腺炎雖然鮮少致命,但偶爾也會造成失聰,以及腦部、胰臟和睪丸發炎──有時還會導致年輕男性不孕。 根據美國疾管局(CDC)的資料,1964年,美國估計約有21萬個腮腺炎病例。
希爾曼送女兒上床,然后開車到實驗室去拿材料,幫她的喉嚨取樣。 有了她的樣本,他開始在溶解的雞胚胎溶液中培養病毒,以降低毒性,也就是讓病毒比較不那么容易感染人。 在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雞細胞以后,這種病毒已經漸漸地變得比較容易感染雞,而不太容易感染人類。 希爾曼用這種方式培養出較弱的病毒株,注射進人體之后,將強到足以制造抗體,但是又不至于猛到讓人真的罹患這種疾病。
潔芮. 琳的妹妹克絲坦(Kirsten)是1966年接受她爸爸研發的實驗性疫苗的第一批小朋友之一。 「我想,這個寶寶因為來自姊姊身上的病毒而受到保護。 這在醫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希爾曼后來在疫苗制造計劃的訪問中說。 通常,弟弟妹妹從兄姊那邊得到的會是感染而非免疫力。
一年之后──在潔芮. 琳半夜因為喉嚨痛而醒來之后將近四年──希爾曼幫他的腮腺炎疫苗取得了許可。 來自他女兒嘴里的減毒病毒株,現在仍是全世界使用的腮腺炎疫苗的基礎。
遠離聚光燈
希爾曼的成功部分是因為他在默克公司(Merck)的職位,他在這家藥廠工作了47年。 他在那里可以直接掌控自己的研究,有了默克豐沛的資源供他們運用,希爾曼和研究團隊為人類和動物開發了超過40種疫苗。 「有錢可以花在任何你需要花的地方[在默克]。 錢不是目的。 你可以做自己的研究,」希爾曼的第二任太太洛琳. 惠特摩(Lorraine Witmer)曾告訴希爾曼的傳記作者。 因為在私人單位──希爾曼曾經開玩笑說是「骯臟企業」──工作,他得以用他招牌的莽撞,帶領他的研究從實驗室走進市場。
不過制藥產業也有缺點,有時候會阻礙希爾曼的成就獲得公眾肯定。 「我認為,如果我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或者我是出現在電視攝影機或廣播麥克風前面的那個人,大家會以為我是想賣東西,」希爾曼的名字并未放進那篇證明他的B型肝炎疫苗有效果的論文,後來他曾這么解釋。 最后,希爾曼并也沒有用自己的名字幫任何一項發明命名。
目前建議兒童施打的14支疫苗中,有8支是由希爾曼和他的團隊研發的:麻疹、腮腺炎、A型肝炎、B型肝炎、水痘、腦膜炎、肺炎和嗜血桿菌(Hib)。
世界衛生(WHO)組織估計,光是麻疹疫苗,就在2000-2015年間避免了全世界2030萬人死亡。
1998年,學者A.J. 溫克菲爾德(A.J. Wakefield)發表了一篇文章,宣稱希爾曼的腮腺炎、麻疹和德國麻疹疫苗會導致自閉癥。 這項研究掀起了反疫苗運動,即使后來有好幾項獨立研究證明這篇文章不實,該期刊也在2010年正式撤回文章──在希爾曼以85高齡死于癌癥之后五年。
希爾曼過世時,該領域的科學家推崇他可能是20世紀拯救了最多生命的科學家。 「他的科學成就在質與量上都非常驚人,」安東尼. 弗契(Dr. Anthony Fauci) 博士在2005年告訴《紐約時報》。 「光是其中一項,就足以成就偉大的科學職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