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駱駝山金遠洞的位置和剖面(江左其杲 供圖)
獾型海獺貂頭骨(江左其杲 供圖)
獾型海獺貂遷徙路徑,首次生物復原圖和中更新世轉型期生物交換示意圖(江左其杲 供圖)
(神秘的發現南京外圍美女(微信189-4469-7302)提供頂級外圍,空姐,網紅,明星,車模等優質資源,可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草原鼬族Lyncodontini是現在僅僅分布在南美的小型鼬科動物,但是海獺在第四紀時期,草原鼬族曾經遍布歐亞大陸,頭骨尤其以歐洲的揭示交流海獺貂Enhydrictis和潘諾貂Pannonictis為著名。東亞地區的歐亞草原鼬族動物發現的相對較少,以往只報道過貂鼬Eirictis,中更轉型生存于更新世早期,新世南京外圍美女(微信189-4469-7302)提供頂級外圍,空姐,網紅,明星,車模等優質資源,可滿足你的一切要求目前在甘肅龍擔,東亞地區貂的大陸大量安徽繁昌人字洞和江蘇南京駝子洞都有這類動物化石的首次生物發現。裴文中先生在1934年報道周口店“猿人遺址”的發現食肉動物化石時,常見發現過一類類似水獺,海獺但又有所不同的頭骨中型鼬科動物,當時他命名為獾型獺,揭示交流但提到這類動物可能不屬于真正的水獺。后來狄野慎太郎(Ogino Shintaro)在修訂日本九州島的日本獺時認為,日本獺和周口店的獾型獺都屬于草原鼬族的成員,并建立了一個新屬東方鼬Oriensictis。可惜周口店的材料過于破碎,只有零星牙齒,所以學者對于這一類動物真正的歸屬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
近年來,中科院古脊椎所大連野外科考隊在金昌柱研究員和王元副研究員的帶領下,與大連普灣經濟區、大連自然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在大連普灣駱駝山金遠洞堅持了五年多的野外發掘,采集了屬種多樣、數量眾多的更新世哺乳動物化石。最近,來自古脊椎所的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導師劉金毅研究員等與大連自然博物館、大連普灣經濟區的同事們合作,報道了產自大連普灣駱駝山金遠洞上部堆積的一件完整的中型鼬科頭骨。這件頭骨化石的牙齒特征與周口店的獾型獺高度一致,屬于同一物種,而其頭骨特征卻與歐洲中晚更新世薩丁島上特有的海獺貂非常接近。經過詳細的對比研究和系統發育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金遠洞,周口店和日本的鼬科動物,都可以歸入海獺貂屬,但屬于不同的物種,即獾型海獺貂(金遠洞,周口店)和日本海獺貂(日本)。獾型海獺貂是海獺貂屬種最大最強壯的成員(體重推測為5-10kg),有粗壯的犬齒和臼齒(durophagous特征),可能具有捕食較大型獵物的能力。該成果已在線發表于《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普灣駱駝山金遠洞的發現不僅僅確認了“獾型獺”確實屬于草原鼬族,豐富了東亞地區草原鼬族的化石記錄,還揭示出2個重要的事實:
1.金遠洞上層的年代與周口店“猿人遺址”可能是同期或相當接近的。金遠洞是近年來在大連普灣地區發現的大型洞穴堆積,沉積物自下而上超過30m,下層發現有三趾馬和真馬共存,年代為早更新世早期,而這次發現的海獺貂限定了上層的年代為中更新世。這樣一來,金遠洞即成為中國北方首個單剖面跨度從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幾乎連續的堆積。
2.在中國北方中更新世首次出現的歐洲常見動物,除了海獺貂外,還有在周口店發現的異豺Xenocyon sp.,楊氏虎Panthera youngi(可能與歐洲的洞獅十分接近)。而此時歐洲也首次出現一些東亞特有的組分:豺Cuon spp.和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這種大規模的生物交流事件,很可能和中更新世轉型期的氣候變化有關。在中更新世轉型期,全球氣候波動的周期由4萬年向10萬年轉變。這種周期的轉變一定程度加大了冰期和間冰期的間隔。因此在間冰期,歐亞大陸生物交流的廊道得以存在更長時間,使得這些遷徙較快的食肉類動物足以從歐亞大陸的一端遷徙到另外一端。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連普灣經濟區橫向課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中國捷克合作項目的資助。
頂: 18踩: 6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