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個世界地球日:舉辦“穿越重慶山脊

 人參與 | 時間:2025-11-22 21:48:37
第51個世界地球日:舉辦“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第個地球地質秘密”科普活動
第51個世界地球日:舉辦“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地質秘密”科普活動
第51個世界地球日:舉辦“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地質秘密”科普活動
第51個世界地球日:舉辦“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地質秘密”科普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謝鵬 攝)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0日16時30分訊(王瑋):重慶溫泉是如何形成的?鹽又產自哪里?同一個地方兩側的巖石為什么顏色和質地不一樣?在4月22日第51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了一次“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世界地質秘密”科普活動,組織小朋友、日舉上海普陀外圍女酒店上門電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媒體以及地學愛好者一起穿越中梁山,辦穿感受2.5億年重慶主城的越重地質變遷。
昨(19)日,慶山在川東南地質大隊地學旅游研究院科普員王平的第個地球帶領下,家長和孩子們分成三組,世界對中梁山上的日舉6個觀察點進行考察,現場感受生活中的辦穿“十萬個為什么”。重慶有“溫泉之都”的越重稱號,溫泉水如何形成呢?慶山在后槽路路口處,王平拿著兩塊巖石做起了講解。第個地球此處的世界上海普陀外圍女酒店上門電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三疊紀嘉陵江組地層形成于約2.4億年前的海洋環境(瀉湖環境),這里可以觀察到大量巖溶角礫巖、日舉灰巖和白云巖。
而在這套巖層中也含有石膏和鹽巖,因易被溶蝕,巖層破碎崩塌形成巖溶角礫巖。該層也是重慶主城溫泉母巖層,主城所有溫泉水均是從該地層中抽取而來,這里所含的鹽巖也是川渝一帶重要的鹽礦資源,可加工成食用鹽。
在中梁山滴水巖附近,可以看到一個凹凸不平的巖性界面,界面以東是海洋環境沉積的碳酸鹽巖,界面以西為陸地沼澤環境形成的炭質頁巖。這里正是重慶海陸變遷的界面,一側是億萬年前的海洋環境,一側是陸地沼澤。
在炭質頁巖中,不少小朋友還發現大量植物化石,“看,這個巖石上有個葉子的形狀!”“我們可以在這里真正了解地理,可以看到真的化石,學習這些巖石的不同之處,了解重慶的變化。”參加活動的孩子之一,張溍桐同學告訴記者,今天的科普活動,他不僅認識了很多不同的巖石,也學習了重慶地質變遷的歷史。
此外,現場的科考還觀察了從2.5億年前的早三疊世,到2億年的侏羅紀早期重慶主城地質地形的演化歷史中的不少內容,在荒頂坡采石場的礦坑前,王平也講起了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幫助人類發展,但是我們也要愛護地球,合理利用資源。”據了解,目前礦山也正在進行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未來或許將成為一個生態景點。
相關報道:重慶開展第51個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動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央廣網重慶4月20日消息(陳鵬):為迎接第51個世界地球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昨天組織開展“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地質秘密”科普活動,探密主城四山地學文化,發現和欣賞重慶“四山”自然資源之美。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為宣傳我國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自然資源部將今年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時間為4月20日至26日,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據了解,本次科考路線位于沙坪壩區中梁山鎮北部海石公園附近,由6個觀察點組成,路線長度約7公里。路線由東向西穿越中梁山,觀察構成主城地下基礎的巖石,一覽重慶主城地質演化、地形地貌、建筑碎石資源、溫泉資源、鹽巖資源、煤礦資源、古生物化石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現象,了解主城2.5億年以來滄海桑田的地質變遷。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看點,也展現出自然對人類的貢獻,倡導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年度活動理念。
今年小學3年級的李棟小朋友在父親的帶領下報名參加了此次活動。一大早,拿到主辦方提供的“地質工具大禮包”,他就迫不及待地擺弄起來,“爸爸,這個羅盤怎么用啊?這個是不是顯微鏡啊?”,李棟的好奇很快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解答。
在荒頂坡采石場觀察點,重慶市川東南地學旅游研究院科普員王平,一邊用擴音器給孩子們解說著關于這里巖石層面,沉積環境,碎石資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方面的信息,一邊拿出之前李棟小朋友很好奇的那個“黑色羅盤”,認真地教授大家使用方法。“在這里,我們認真看,可以觀察到三疊系飛仙關組地層,其形成于約2.5億年前的海洋環境,主要由泥巖、頁巖與灰巖層組成。”王平說,“我們利用手上的這個羅盤,可以測量構成山體的巖層受構造影響后的產狀數據,這個數據可以準確的描述巖層的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活動中,不少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和家長都表示,學習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重慶市川東南地學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用洋表示,此次活動致力于推廣重慶地學知識,傳播本土自然資源文化,引導市民朋友們和社會大眾更加了解重慶的地形由來、地質變遷、礦產資源、古生物化石保護、生態修復和自然資源保護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等。激發社會公眾熱愛地學、保護生態的熱情。 頂: 42374踩: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