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媒體Carbon Brief分析1850年以來世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十大碳排放國出爐
(神秘的氣候地球uux.cn報道)據環境資訊中心(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氣候媒體Carbon Brief針對1850年以來,世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分析,媒體分析結果清楚顯示,分放總放國珠海外圍預約平臺(外圍上門)外圍預約(電話微信199-7144-9724)一二線城市外圍預約、空姐、模特、留學生、熟女、白領、老師、優質資源是析年哪十個國家得對氣候危機付出最大歷史責任。不過,世界在11月格拉斯哥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之前,各國前十名中尚有六國未提出新的氧化、更積極的碳排碳排減排承諾。
這六個國家包括中國、出爐俄羅斯和巴西,氣候它們是媒體僅次于美國的最大累積碳污染國。英國排名第八,分放總放國加拿大排名第十。析年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停留好幾個世紀,世界碳累積排放量與全世界共同目睹的各國珠海外圍預約平臺(外圍上門)外圍預約(電話微信199-7144-9724)一二線城市外圍預約、空姐、模特、留學生、熟女、白領、老師、優質資源攝氏1.2度升溫密切相關。
毀林、土地利用變化 首度納入氣候媒體碳排計算中
在聯合國談判中,歷史排放和國家間貧富差距,是發展中國家主張氣候正義的主要論點。發展中國家表示,靠化石燃料致富的國家最有責任采取行動,并為低碳發展和防止全球暖化的影響提供資金。
COP26主辦國英國的首相強生在9月的聯合國演講中承認了這個責任。
Carbon Brief的分析,首次包含森林破壞和其他土地利用變化,以及化石燃料和水泥生產造成的排放。不同于僅考慮化石燃料排放,這個計算方式將巴西和印尼推向了前十名。
資料還顯示,全世界現在已經使用了85%的二氧化碳預算,因此還剩50%的機會將暖化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這是2015年巴黎協定定義的危險限值。
前十名國家中,僅美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在COP26前做出更積極的減排承諾。盡管美國表示將把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增加一倍,但有些人認為,來自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貢獻還是太少。
俄羅斯做出了新的承諾,但仍允許排放量增加,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limate Action Tracker, CAT)認為,這與巴黎協定目標相比「嚴重不足」。中國和印度尚未做出任何新的承諾,而巴西、印尼和日本的新承諾沒有比之前的承諾更好。
人類自1850年已排放2.5兆噸二氧化碳、升溫攝氏1.2度
Carbon Brief的副總編輯艾文斯(Simon Evans)表示:「人類自1850年以來向大氣中排放了2.5兆噸二氧化碳,和已經發生的攝氏1.2度升溫之間有直接關系。我們的分析重點在于,對地球暖化負有最大責任的人們和國家上。」
「我們不能忽視林業和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二氧化碳,因為它占1850年以來累積總量的近1/3。如果將其涵蓋在內,巴西和印尼將躍升前十名,這確實令人震驚。」
氣候脆弱論壇(Climate Vulnerable Forum, CVF)大使、馬爾地夫議會議長莫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說:「要求氣候危機主使者盡最大努力帶頭解決問題,是基本的正義。這份新分析厘清了責任所在,主要是美國,緊接著是中國和俄羅斯。」
「歷史排放者已經用掉了升溫攝氏1.5度內的所有碳預算,并且是用于自身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看,可說是把我們的碳預算借給這些國家,這是他們欠我們的。COP26即將到來,有些融資承諾有所增加,但仍遠低于CVF要求的每年1000億美元。」
氣候平等參考專案(Climate Equity Reference Project)的合作伙伴湯姆.阿薩納修(Tom Athanasiou)表示,富國和窮國資助氣候行動的能力有所不同很值得注意。 「歷史責任是重要的公平原則,但不是唯一。如果我們要防止氣候行動責任由窮人來背,就必須考慮能力。」
減碳「嚴重不足」 200年來澳洲清除近一半森林面積
Carbon Brief分析顯示,美國和中國約85%的累積排放量來自燃燒化石燃料,15%來自森林砍伐,而巴西和印尼則相反。印尼在停止砍伐森林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巴西在現任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領導下,森林砍伐速度加快了。
計入森林砍伐排放后,澳洲從第16名上升到第13名——據悉,在過去的200年中,澳洲清除了近一半的森林覆蓋面積。澳洲對COP26的減排承諾積極度沒有增加,并且被CAT評為「嚴重不足」。
從1850年至今,美國一直是最大的累積污染國。俄羅斯是第二大污染國,直到2007年排放量才被中國超越,中國的排放量從1970年代開始迅速上升。英國是1870年到1970年一個世紀以來的第三大排放國,1970年后被巴西超越。
「英國啟動了工業革命。」強生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說:「我們是第一個將大量刺鼻的煙霧,以大規模擾亂自然秩序的方式送上天空的人。 我們了解發展中國家希望得到我們的幫助,我們得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COP26主席阿洛克.夏瑪(Alok Sharma)表示:「排放大國,尤其是G20中的排放大國,有責任堅定告訴全世界他們會更積極、加速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雖然那些對全球暖化責任最大的人應該帶頭,但所有國家和社會各部分都可以在因應上有所付出。」
Carbon Brief分析使用了來自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資料看世界(暫譯,原文「Our World in Data」)、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碳監測(Carbon Monitor)以及關于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變化的排放的科學研究數據。始于1850年,因為在1850年前可靠的資料很少,因此不包含在那之前發生的森林砍伐排放。分析納入隨時間變化的國界,但沒有將過去被殖民國家的排放歸因于殖民者國家。
參考資料《衛報》(2021年10月05日),Historical climate emissions reveal responsibility of big polluting nations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筑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作者:百科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