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似海德堡人頭骨化石發現始末(神秘的哈爾海德化石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報(高長安):近日,河北地質大學舉行2018年重大科學發現信息交流會,濱似堡人發布該校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季強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頭骨成都包養外圍上門外圍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微信189-4469-7302)提供1-2線熱門城市快速安排90分鐘到達重大新發現——在中國東北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河北地質大學校長王鳳鳴表示,發現這一發現很可能刷新我們對人類起源和演進歷史的始末已有認知。
目前,哈爾海德化石該發現已在《地質學刊》2018年第3期上刊登。濱似堡人
亞洲首次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化石
“經過初步鑒定,頭骨這件化石應是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其眉骨寬厚,始末頭蓋骨長圓形,哈爾海德化石眼眶孔很大,濱似堡人吻部稍微前突,頭骨推測年齡為40萬年~20萬年,發現但實際時代可能會更早。始末”會上,成都包養外圍上門外圍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微信189-4469-7302)提供1-2線熱門城市快速安排90分鐘到達季強在向人們展示這件在哈爾濱發現的化石時介紹。
“這不僅是中國的首次發現,也是亞洲的首次發現。”參與該化石鑒定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河北地質大學客座教授倪喜軍說。
據季強介紹,這件化石是1933年4月的一天,日本人在哈爾濱市松花江上修建東江橋時,一名中國勞工在修橋墩時挖出的,此后一直藏于哈爾濱一戶農民家中。
今年7月,季強和黑龍江省的地質學家實地考察了哈爾濱市東江橋,初步認為1933年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應該產自松花江的河沙沉積物中。
季強表示,將在哈爾濱地區松花江上游兩岸尋找產出古人類化石的原始地點和地層層位。目前他們正在組建科研團隊和申請研究項目,準備對其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三代人保護的古人類化石終有了“棲身地”
談及這件古人類化石發現始末,季強講述了自己的奇緣以及祖孫三代發現和保護這件古人類化石的故事。
2017年8月,季強在廣西桂林巧遇一位以出售松花石、瑪瑙等標本為生的哈爾濱農民。這位農民在得知季強曾是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后,告訴季強他家里珍藏了一件幾十年的人頭骨化石,是祖上傳下來的,有意將這件人頭骨化石捐贈給一家國有博物館收藏。
“我現在在河北地質大學任教,這里有一座很好的地球科學博物館。如果愿意捐贈,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同意收藏這件化石。”季強告訴這位農民。
經過多次協商,這位農民終于在今年5月將這件化石捐贈給了河北地質大學,并作為固定資產永遠收藏于該校的地球科學博物館。
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農民還向季強講述了他們家祖孫三代人發現和保護這件化石的經歷。
1932年2月,日本軍隊占領了中國哈爾濱,強征大批青壯年中國人當勞工,這位農民的爺爺被拉去當了兵。日本人當時在哈爾濱市松花江上修建一座橋梁(現在的東江橋),爺爺被派往那里看管勞工。1933年4月的一天,一名勞工在修建橋墩時挖出了一顆“人頭骨”,就交給了爺爺。爺爺沒有將這事告訴日本人,而是偷偷地將其帶回家中,包裹好后丟進了院子里的水井中,連夜用土將水井填埋。
后來,這位農民的爺爺回到了老家。在以后的幾十年中,爺爺對那顆“人頭骨”的事只字不提。直到臨終前才把此事和埋藏“人頭骨”的水井位置告訴了農民父子倆,遺憾的是并沒有將發現的準確地點告訴他們。
在沉默了數年后,這位農民和父親商量著將那顆“人頭骨”捐獻給國家。機緣巧合,直到在桂林遇上季強才了卻心愿。
“我要感謝東北祖孫三代農民的愛國熱情,他們把這個寶貴的古人類化石獻給國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北地質大學名譽校長李廷棟在聽了這個故事后,對三代農民給予贊揚。
“這件古人類頭顱化石是在北京猿人發現之后的第4個年頭(1933年)被發現的,只不過當時處于戰爭時期,這件化石沒有被研究和發表科學論文,所以長期以來鮮為人知。”季強說。
據了解,1929年12月2日,以古人類學家裴文中為首的研究團隊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一件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聞名于世的北京猿人化石。這一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國際科學界的極大關注。遺憾的是,北京猿人化石的正型標本在抗日戰爭期間丟失,成了令人心痛的千古之謎。
可能刷新對人類起源和演進歷史的已有認知
作為新中國最早建立的地質院校之一,古生物學與地層學一直是河北地質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近年來,學校依托優勢、凝練特色建立古生物專業。2016年獲批了古生物專業,成立了古生物研究院,并聘請了曾任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的季強為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地球科學博物館名譽館長。
季強一直致力于晚古生代地層和牙形刺與晚中生代地層和古脊椎動物研究,在古生物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有“龍鳥之父”“二代龍王”之稱,其許多研究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譽。
國際科學界普遍認為,人與猿的分異大約在距今700萬年前后,人類最早起源于非洲;但也有少數學者認為人類的起源中心不止一個,即多中心起源。
直立人在非洲、亞洲和歐洲均有分布。由于亞洲和歐洲的直立人腦容量較大,體型較大,所以西方學者認為非洲的直立人較為原始,其出現的時間可能較早,推測可能在200萬年前左右。西方學者認為,直立人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人,然后再擴散到歐洲和亞洲。
“亞洲先后也發現了一些具有與海德堡人特征相似的古人類化石,但由于化石保存不好,始終沒有定論。西方學者一般認為,亞洲還沒有發現過真正的海德堡人類型的化石。廣義上,我們可以說海德堡人是智人、尼安德特人及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因此,海德堡人在研究現代人起源方面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迄今還沒有任何化石證據證明海德堡人一定起源于非洲。”季強表示,哈爾濱似海德堡人頭顱化石不僅為研究現代人起源提供了確鑿的化石證據,而且為重新認識人類發展歷史和演化模式開辟了新的途徑。因此有必要對以往提出的 “多中心起源”的觀點與“人類三次走出非洲”的“老根發新枝”的演化模式重新進行評價和思考。
“這一突破性發現在古生物、古人類研究領域意義重大,能夠為相關的科學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證和素材,也很可能刷新我們對人類起源和演進歷史的已有認知。”王鳳鳴說。
出席河北地質大學重大科學發現信息交流會的李廷棟在會后表示:“這項重要的發現,很可能顛覆我國對古人類演化的傳統認識,將要成為我國地質研究歷史,甚至古生物古人類研究歷史上特別重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