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付費頻道關停 中國不適合付費市場?
0
摘要:據了解,大付道關時代付費系列頻道由天津時代天創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制作播出,費頻付費獨立進行成本核算和項目投入,停中廣州美女兼職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2989-2716)一二線城市預約、空姐、模特、留學生、熟女、白領、老師、優質資源其中天津電視臺占51%股份,適合市場北京新時尚視界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占49%股份,大付道關對外投資付費頻道集成平臺鼎視傳媒。費頻付費
近日,停中有業內人士向常話短說小編爆料,適合市場《時代出行》、大付道關《時代風尚》、費頻付費《時代家居》、停中《時代美食》等4大付費頻道(以下簡稱時代4頻道)出現“餅圖”畫面,適合市場也就是大付道關通常說的停播。此外,費頻付費搏擊高清高清頻道也已經停播。停中
查詢相關信息可知,時代4頻道及搏擊高清在很多省市的有線電視網絡都有落地。頻道停播需要事先向廣電總局相關主管部門報送相關流程和手續,本次時代4頻道自行停播比較突然。
據了解,時代付費系列頻道由天津時代天創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獨立進行成本核算和項目投入,其中天津電視臺占51%股份,北京新時尚視界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占49%股份,對外投資付費頻道集成平臺鼎視傳媒。廣州美女兼職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2989-2716)一二線城市預約、空姐、模特、留學生、熟女、白領、老師、優質資源
關停潮不可避免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時代系列付費頻道停播,原因在于運營方經營出現重大困難,目前已經向主管部門提交停播申請。
實際上,在網絡視頻大發展的背景下,整個廣電行業的生存危機日重,網絡公司和電視臺的日子都不好過。此前,包括亞視、華娛衛視、九江文娛頻道、深圳法治頻道已經紛紛停播。
而付費頻道的日子似乎更不好過,現在標清付費頻道每年的500萬運營成本和200萬左右的上星轉發成本,而高清頻道每年的運營費用在2000萬左右,上星轉發著在1000萬左右,如果標清轉高清,則投入將增加3倍,但是能帶來3倍的收入增量嗎?
現實的困境是,付費頻道不僅需要承擔高昂的節目制作費用和上星傳輸費、落地費,而且面向有線電視用戶的“付費”銷售也非常艱難。在高清化背景下,很多付費頻道都沒有財力和能力進行轉型升級。有人說,付費頻道不轉高清是等死,但轉了高清就是找死,這是一個何等無奈的死局。
相比較之下,網絡付費視頻業務卻迅猛發展,甭管有沒有吹的成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付費用戶都已經超過2000萬,全網付費視頻用戶超過5000萬。
付費頻道的現狀是,雖然用戶也還有5、6000萬,一年的收入也有幾十億,看上去跟網絡付費視頻差不太多。但是網絡付費視頻是靠IP和靈活的體制機制一點點運營起來的,而付費頻道很多時候連用戶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是“連接”性不夠,商業模式必然受限。
可以說,國內100多家付費頻道節目商,90%以上存在生存危機,大部分付費頻道都是靠著“歷史積累”活著,靠小成本運營維持著,惡性循環導致節目制作水平越來越差。
彈藥消耗完之后怎么辦?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結局。付費頻道的關停潮,大幕才剛剛開啟!
回望歷史
2003年是對我國付費電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年,國家廣電總局在這一年發布了《廣播電視有線數字付費頻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廣發辦字[2003]1190號),對付費頻道的開辦和運營、節目要求、服務與監管等都有明確的管理規定。其中核心的要素包括付費頻道對社會資本的開放,付費頻道的播出落地環節需經由集成平臺傳輸到地網,付費頻道不允許播出廣告等。
2005年7月4日,國家廣電總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影視局(廳)發布《廣電總局關于加強廣播電視有線數字付費頻道業務申辦及開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已獲準開辦全國性廣播電視有線數字付費頻道集成運營業務的單位,應在 2005 年 8 月底之前完成相關籌建工作,并向廣電總局申請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開播、運營。”并提出建立播出運營情況報告制度。
在這期間,中數、華城、文廣、鼎視傳媒等付費頻道集成運營平臺相繼組建,成為我國付費電視業務的主導力量。廣電總局的相關政策基本確立了付費電視的發展框架,并在傳統電視基礎上,采用集成平臺方式向各地數字電視平臺進行付費頻道的營銷推廣,整條產業鏈可以簡述為:付費頻道→集成平臺→網絡運營商→用戶。
自從付費電視啟動以來,付費電視頻道已經從2004年的10幾套發展到2014的120套以上,整個付費電視已經覆蓋用戶達到近3500萬,收入也從零起點增長到目前的近60億元。頻道數的增加豐富了付費電視市場內容,給予了觀眾更多的選擇。
說起付費頻道,天盛是一個過不去的坎。2007年,天盛以5000萬美元買下英超在大陸的3年轉播權,當時計算中國3000萬英超球迷中只要有1%訂閱付費足球頻道,天盛即可收回成本,但是后來事實證明直到2010年倒閉,其用戶數也不到3萬戶,理想被現實無情擊垮,這也被證明付費電視在中國失敗的另一例證。
如此情形讓付費頻道商和廣電網絡都在反思,是否中國市場真的不適合做“付費”,用戶真的不會為“付費”買單。
但視頻網站在付費業務上的成功,證明并非不可為,而是怎么為。
問診付費頻道
1、產業
付費電視產業的行政化管制突出,市場化不足。付費頻道、網絡運營商、集成平臺商按照5:4:1收益分配表面合理,但是集成平臺與網絡運營商都處于強勢地位,位居產業鏈頂端的付費頻道反倒處于弱勢地位。比如集成平臺一般與付費頻道簽署排他性協議,付費頻道與集成平臺合作后只能進入其渠道銷售而不能再在其它平臺發行,有線電視運營商則為了減少風險,一般采取保底分成模式,整個產業鏈風險都集中在付費頻道這個單一主體上,顯然是不合理的。在付費電視管制政策上,應該更多從促進市場競爭與“優勝劣汰”角度去構建管制框架,比如嘗試付費頻道與運營商的直接對接模式,縮短產業鏈條。
2、內容
作為觀眾角度,付費頻道當時的商業模式和出發點,是要改變用戶“千臺一面”的現狀,提供個性化的收視服務,但是從目前看來,能做出個性化內容的少之又少。從汽車欄目抓個典型例子,目前國內做汽車的幾個頻道,收視率為之慘淡,而反觀大洋彼岸的BBC,其旗下的“TOP GEAR”汽車欄目受到了大多數中國觀眾的喜愛,刮起了一陣“追看”熱潮,互聯網點擊率節節攀升。再看電視劇,STAR MOVIES熱播的“行尸走肉”每周末播1集,都能讓如此多觀眾流連忘返,如此證明,內容依然是國產付費頻道的短板,一是受制于國內嚴苛的制度約束,二是節目商的制作能力和硬實力。上比不過央視的專業性,下比不過互聯網的全面性。
3、營銷
作為各省廣電網絡,這10年間落地付費頻道50個以上的不在少數,通過不同的銷售手段,單頻道、打包、套餐等方式,用戶訂購的頻道層次不齊。一是未訂購頻道的加密,導致受眾群體不了解產品內容,不能先體驗再訂購,形成不了需求。二是訂購的頻道較為分散,不連續,幾個頻道之間會分隔幾個黑屏,形成不了一種良好的體驗。三是付費頻道的細分市場很難找到,即便確定,也會因為各地廣電網絡的經營能力差別,而放棄這種低投入產出的銷售模式。
4、合作
很多省網都在調侃,付費頻道節目商每年只來一次,那就是收錢的時候,這導致了作為節目制作方,很少和銷售渠道溝通,收集不到廣電網絡從用戶那里了解到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全國各省的網絡整合,已逐漸趨于一省一網,以前節目商可以從一個省的多家廣電網絡收取節目費,現在只能收取一家,這就促成了節目商希望漲價,而廣電網絡又希望控制成本,導致雙方關系的更加趨于緊張。
5、趨勢
反觀廣電網絡,很多都在積極轉型,增值業務已經從2006年前的單一付費頻道業務逐漸轉變為高清化、交互化業務為主流,更加促成了付費頻道業務的邊緣化。而大多數節目商并未思變,依然還在憧憬自己的未來。雙方溝通的嚴重不足和前進步伐的不一致,導致合作關系弱化,廣電網絡作為渠道,推動付費頻道信心已經嚴重不足,且付費頻道占用頻點資源,反而阻礙了高清頻道的落地,這讓廣電網絡更加視付費頻道為雞肋。
縱觀國內付費頻道市場,我們發現部分頻道商已經求變,他們尋求在各省全網清流播出,并交納落地費的反向方式,有了用戶基礎之后,其它商業機會就變成可能。
也有一些節目商開始規劃商業鏈條,頻道銷售的費用和規模已經不是它所關注的事情,它更關注頻道內容所帶動的商業價值,形成線上線下互動。如釣魚頻道可以帶動漁具的銷售,也可以形成釣魚圈子的文化和口碑效應。還有些內容商,順應趨勢,把直播內容分拆,在廣電網絡的點播平臺形成專區,專區和直播頻道組合銷售,可以覆蓋更多人群。
關注智能電視資訊網news.znds.com,任何電視資訊,盡在你的掌握!
近日,停中有業內人士向常話短說小編爆料,適合市場《時代出行》、大付道關《時代風尚》、費頻付費《時代家居》、停中《時代美食》等4大付費頻道(以下簡稱時代4頻道)出現“餅圖”畫面,適合市場也就是大付道關通常說的停播。此外,費頻付費搏擊高清高清頻道也已經停播。停中
據了解,時代付費系列頻道由天津時代天創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獨立進行成本核算和項目投入,其中天津電視臺占51%股份,北京新時尚視界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占49%股份,對外投資付費頻道集成平臺鼎視傳媒。廣州美女兼職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2989-2716)一二線城市預約、空姐、模特、留學生、熟女、白領、老師、優質資源
關停潮不可避免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時代系列付費頻道停播,原因在于運營方經營出現重大困難,目前已經向主管部門提交停播申請。
實際上,在網絡視頻大發展的背景下,整個廣電行業的生存危機日重,網絡公司和電視臺的日子都不好過。此前,包括亞視、華娛衛視、九江文娛頻道、深圳法治頻道已經紛紛停播。
而付費頻道的日子似乎更不好過,現在標清付費頻道每年的500萬運營成本和200萬左右的上星轉發成本,而高清頻道每年的運營費用在2000萬左右,上星轉發著在1000萬左右,如果標清轉高清,則投入將增加3倍,但是能帶來3倍的收入增量嗎?
現實的困境是,付費頻道不僅需要承擔高昂的節目制作費用和上星傳輸費、落地費,而且面向有線電視用戶的“付費”銷售也非常艱難。在高清化背景下,很多付費頻道都沒有財力和能力進行轉型升級。有人說,付費頻道不轉高清是等死,但轉了高清就是找死,這是一個何等無奈的死局。
相比較之下,網絡付費視頻業務卻迅猛發展,甭管有沒有吹的成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付費用戶都已經超過2000萬,全網付費視頻用戶超過5000萬。
付費頻道的現狀是,雖然用戶也還有5、6000萬,一年的收入也有幾十億,看上去跟網絡付費視頻差不太多。但是網絡付費視頻是靠IP和靈活的體制機制一點點運營起來的,而付費頻道很多時候連用戶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是“連接”性不夠,商業模式必然受限。
可以說,國內100多家付費頻道節目商,90%以上存在生存危機,大部分付費頻道都是靠著“歷史積累”活著,靠小成本運營維持著,惡性循環導致節目制作水平越來越差。
彈藥消耗完之后怎么辦?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結局。付費頻道的關停潮,大幕才剛剛開啟!
回望歷史
2003年是對我國付費電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年,國家廣電總局在這一年發布了《廣播電視有線數字付費頻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廣發辦字[2003]1190號),對付費頻道的開辦和運營、節目要求、服務與監管等都有明確的管理規定。其中核心的要素包括付費頻道對社會資本的開放,付費頻道的播出落地環節需經由集成平臺傳輸到地網,付費頻道不允許播出廣告等。
2005年7月4日,國家廣電總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影視局(廳)發布《廣電總局關于加強廣播電視有線數字付費頻道業務申辦及開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已獲準開辦全國性廣播電視有線數字付費頻道集成運營業務的單位,應在 2005 年 8 月底之前完成相關籌建工作,并向廣電總局申請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開播、運營。”并提出建立播出運營情況報告制度。
在這期間,中數、華城、文廣、鼎視傳媒等付費頻道集成運營平臺相繼組建,成為我國付費電視業務的主導力量。廣電總局的相關政策基本確立了付費電視的發展框架,并在傳統電視基礎上,采用集成平臺方式向各地數字電視平臺進行付費頻道的營銷推廣,整條產業鏈可以簡述為:付費頻道→集成平臺→網絡運營商→用戶。
自從付費電視啟動以來,付費電視頻道已經從2004年的10幾套發展到2014的120套以上,整個付費電視已經覆蓋用戶達到近3500萬,收入也從零起點增長到目前的近60億元。頻道數的增加豐富了付費電視市場內容,給予了觀眾更多的選擇。
說起付費頻道,天盛是一個過不去的坎。2007年,天盛以5000萬美元買下英超在大陸的3年轉播權,當時計算中國3000萬英超球迷中只要有1%訂閱付費足球頻道,天盛即可收回成本,但是后來事實證明直到2010年倒閉,其用戶數也不到3萬戶,理想被現實無情擊垮,這也被證明付費電視在中國失敗的另一例證。
如此情形讓付費頻道商和廣電網絡都在反思,是否中國市場真的不適合做“付費”,用戶真的不會為“付費”買單。
但視頻網站在付費業務上的成功,證明并非不可為,而是怎么為。
問診付費頻道
1、產業
付費電視產業的行政化管制突出,市場化不足。付費頻道、網絡運營商、集成平臺商按照5:4:1收益分配表面合理,但是集成平臺與網絡運營商都處于強勢地位,位居產業鏈頂端的付費頻道反倒處于弱勢地位。比如集成平臺一般與付費頻道簽署排他性協議,付費頻道與集成平臺合作后只能進入其渠道銷售而不能再在其它平臺發行,有線電視運營商則為了減少風險,一般采取保底分成模式,整個產業鏈風險都集中在付費頻道這個單一主體上,顯然是不合理的。在付費電視管制政策上,應該更多從促進市場競爭與“優勝劣汰”角度去構建管制框架,比如嘗試付費頻道與運營商的直接對接模式,縮短產業鏈條。
2、內容
作為觀眾角度,付費頻道當時的商業模式和出發點,是要改變用戶“千臺一面”的現狀,提供個性化的收視服務,但是從目前看來,能做出個性化內容的少之又少。從汽車欄目抓個典型例子,目前國內做汽車的幾個頻道,收視率為之慘淡,而反觀大洋彼岸的BBC,其旗下的“TOP GEAR”汽車欄目受到了大多數中國觀眾的喜愛,刮起了一陣“追看”熱潮,互聯網點擊率節節攀升。再看電視劇,STAR MOVIES熱播的“行尸走肉”每周末播1集,都能讓如此多觀眾流連忘返,如此證明,內容依然是國產付費頻道的短板,一是受制于國內嚴苛的制度約束,二是節目商的制作能力和硬實力。上比不過央視的專業性,下比不過互聯網的全面性。
3、營銷
作為各省廣電網絡,這10年間落地付費頻道50個以上的不在少數,通過不同的銷售手段,單頻道、打包、套餐等方式,用戶訂購的頻道層次不齊。一是未訂購頻道的加密,導致受眾群體不了解產品內容,不能先體驗再訂購,形成不了需求。二是訂購的頻道較為分散,不連續,幾個頻道之間會分隔幾個黑屏,形成不了一種良好的體驗。三是付費頻道的細分市場很難找到,即便確定,也會因為各地廣電網絡的經營能力差別,而放棄這種低投入產出的銷售模式。
4、合作
很多省網都在調侃,付費頻道節目商每年只來一次,那就是收錢的時候,這導致了作為節目制作方,很少和銷售渠道溝通,收集不到廣電網絡從用戶那里了解到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全國各省的網絡整合,已逐漸趨于一省一網,以前節目商可以從一個省的多家廣電網絡收取節目費,現在只能收取一家,這就促成了節目商希望漲價,而廣電網絡又希望控制成本,導致雙方關系的更加趨于緊張。
5、趨勢
反觀廣電網絡,很多都在積極轉型,增值業務已經從2006年前的單一付費頻道業務逐漸轉變為高清化、交互化業務為主流,更加促成了付費頻道業務的邊緣化。而大多數節目商并未思變,依然還在憧憬自己的未來。雙方溝通的嚴重不足和前進步伐的不一致,導致合作關系弱化,廣電網絡作為渠道,推動付費頻道信心已經嚴重不足,且付費頻道占用頻點資源,反而阻礙了高清頻道的落地,這讓廣電網絡更加視付費頻道為雞肋。
縱觀國內付費頻道市場,我們發現部分頻道商已經求變,他們尋求在各省全網清流播出,并交納落地費的反向方式,有了用戶基礎之后,其它商業機會就變成可能。
也有一些節目商開始規劃商業鏈條,頻道銷售的費用和規模已經不是它所關注的事情,它更關注頻道內容所帶動的商業價值,形成線上線下互動。如釣魚頻道可以帶動漁具的銷售,也可以形成釣魚圈子的文化和口碑效應。還有些內容商,順應趨勢,把直播內容分拆,在廣電網絡的點播平臺形成專區,專區和直播頻道組合銷售,可以覆蓋更多人群。
關注智能電視資訊網news.znds.com,任何電視資訊,盡在你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