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即將正式開園:可看恐龍化石丹霞地貌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華龍網首席記者 佘振芳):見過恐龍化石,你見過恐龍腳印化石嗎?而且還是六百多個在一起;知道木化石,你知道樹化玉嗎?稀
麗江外圍(外圍經紀人) 外圍空姐(電話微信180-4582-8235)高端質量,滿意為止


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即將正式開園:可看恐龍化石丹霞地貌
(神秘的重慶正式地球uux.cn報道)據華龍網(首席記者 佘振芳):見過恐龍化石,你見過恐龍腳印化石嗎?綦江而且還是六百多個在一起;知道木化石,你知道樹化玉嗎?國家公園
麗江外圍(外圍經紀人) 外圍空姐(電話微信180-4582-8235)高端質量,滿意為止稀奇的是玉里面竟然還有同樣被玉化的大蟲子……4月28日(周六),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即將正式開園,地質丹霞地貌今(24)日,開園可看恐龍記者來到公園,化石提前為你打探。重慶正式
現場打探:650多枚恐龍腳印令人遙想遠古時代
綦江區三角鎮紅巖村,綦江老瀛山風光如畫,國家公園云霧繚繞,地質丹霞地貌拾級而上,開園可看恐龍半山腰處,化石僅一人多高的重慶正式巖縫中,光滑的綦江石板上,神秘的國家公園足印清晰可見,或凹陷、或凸起,有大有小,令人不禁遙想遠古時代,大群恐龍悠然自得生活在這兒的圖景。
紅巖村陳家灣合作社的村民劉照同告訴記者,這兒曾經是曬谷場,1982年左右,自己在曬谷時發現地面坑坑洼洼,有很多腳印,“馬腳印不像馬腳印,狗腳印不像狗腳印。”劉照同不懂,直到后來游客無意中將腳印的
麗江外圍(外圍經紀人) 外圍空姐(電話微信180-4582-8235)高端質量,滿意為止照片發到網上,引來專家鑒定,才知道竟然是恐龍腳印。如今,劉照同還守在山上,為游人解答疑問。
據悉,綦江國家地質公園于2009年8月經國土資源部批準,由老瀛山、翠屏山、古劍山三個園區組成,總面積99.98平方公里,以典型的木化石群、恐龍足跡化石群和丹霞地貌景觀為主體,古劍山早已對外開放,此次開放的是老瀛山景區和翠屏山景區,老瀛山的特色主要是恐龍腳印,翠屏山則主要是木化石。
這里的恐龍腳印數量達到650多個,化石產出層位之多、數量之大,分布之集中、保存類型之齊全、生物多樣性之豐富,為國內外所罕見。“恐龍足跡化石蘊含了大量恐龍實體化石所無法取代的科學信息,其科學性、重要性完全足以和恐龍實體化石并駕齊驅。”綦江區國土房管局地質公園管理處負責人謝顯明告訴記者,這里還發現了恐龍行走時腳下打滑產生的拖痕化石、疑似恐龍毛發印痕化石等,非常珍貴。
同時,蓮花保寨足跡化石還包含了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甲龍類、翼龍類、古鳥類等恐龍及其同時代的脊椎動物的足跡,這里還有中國保存最完美的鴨嘴龍足跡以及最多數量的翼龍足跡。
記者了解到,300多個鴨觜龍類足跡中有成年的、未成年的,單獨行走的、結伴而行的,類型齊全,形態多樣,保存完好,為國內所僅見。
翼龍是與恐龍同時代會飛的爬行動物,其足跡非常珍貴少見。目前蓮花保寨共發現了5條翼龍的行跡和30多個足跡,不論從行跡數量上還是足跡數量上看,都是國內最多的化石產地。
蓮花保寨內還有古人生活的廚房、舂米槽等生活生產設施,地面、洞頂、洞壁甚至砌墻的石頭上到處都有恐龍足跡,古人長期在恐龍足跡周遭生活,蓮花保寨就是根據恐龍足跡的形態而得名的。
翠屏山景區內則集中分布了大量1.5億年前的木化石,木化石最長的有29.5米,直徑達到1.1米。在木化石博物館內,記者還看到了該館的鎮館之寶——樹化玉,據謝顯明介紹,樹變成化石較為常見,但變成玉的幾率卻非常低,這塊樹化玉來自石炭紀,最稀罕的是,玉身上有一個洞,里面有一只蟲,這只蟲也形成了化石。“這在重慶也是僅有的一塊。”
記者了解到,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累計投入5000余萬元,景區還配套有3D影院、喂養恐龍、翼龍體感飛行、化石挖掘、恐龍聲音模擬等較為豐富的科普互動和娛樂體驗項目。
重慶已建成6個各具特色的地質公園
記者從市國土房管局了解到,我市地質公園建設投入資金約38.5億元,其中財政投入17.5億元,社會投入21億元。截至目前,我市有各級地質公園10個,面積約1200km2,其中國家地質公園8個,有6個已建成揭碑開園,本次即將開放的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就是第6個,還有2個獲得省(市)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
這8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含授予資格)分別為: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重慶)、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重慶云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重慶萬盛國家地質公園、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武隆巖溶國家地質公園、重慶酉陽國家地質公園、重慶石柱七曜山國家地質公園。2個市級地質公園分別為重慶市秀山縣川河蓋地質公園和重慶云陽普安恐龍市級地質公園。
已建成的國家地質公園各具特色,除了綦江國家地質公園以恐龍腳印為特色外,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以地震遺跡景觀為特色,地震的各種地面破壞要素齊備,記錄地震運動程序清晰,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地震遺址。武隆巖溶國家地質公園以巖溶地貌為特色,其建設和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的實施,為武隆巖溶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地質公園相互促進,進一步擴大了武隆區的知名度,使武隆區的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此外,規劃中的云陽普安恐龍市級地質公園也極具成為世界級的潛力。經專家論證,該園擁有世界級侏羅紀恐龍化石墻,正在發掘和研究的區域具有極高的潛在價值。
地質遺跡已成為旅游重要增長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豐富的地質遺跡已成為我市鄉村旅游的重要增長點和脫貧攻堅的新助力。
地質公園的開發建設,主要帶動了特色農牧業、特色產品制造、當地旅游地產、住宿餐飲等一、二、三產業的發展。近三年來,全市地質公園接待游客呈連年增長趨勢。地質公園的建立和開發利用極大推動了公園所在地經濟發展,切實助推公園周邊群眾脫貧。
眼看著家鄉的旅游業越來越紅火,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坐不住了,紛紛返鄉創業。據市國土房管局數據,全市地質公園實現直接就業人員約3000人,間接就業約7500人。除在公園直接或間接就業的周邊居民外,還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自辦商店、民宿、農家樂、特色種養殖業等形式實現本地直接就業,帶動公園周邊居民脫貧致富。
位于清水土家族鄉的云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自2008年公園開園揭碑以來,公園內新建農家樂100余家,近三年累計接待游客29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上億元。此外,旅游商品、旅游紀念品、特色農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也隨之興起,當地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地質公園的建設還帶動了當地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促進了文化場館的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地質公園建設帶動200余公里道路建設,新增150家賓館酒店,新增800家農家樂,其中貧困地區地質公園帶動100余公里道路建設,新增140家賓館酒店,新增460家農家樂,并結合地區特色聯合或自創特色旅游產品等。
全市地質公園內建有地質博物館(展示廳)9個,面積約18000m2,建有地質廣場面積8萬多平方米,其中貧困地區地質公園建有博物館(展示廳)5個,面積1.5萬余平方米,地質廣場面積7萬余平方米,通過地質博物館和廣場的建設,為地質知識宣傳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極大推動了地質知識科普工作的開展。
未來將利用金字招牌招商引資
未來怎么做?據市國土房管局介紹,首先是加強地質公園的管理工作,包括地質遺跡監測管理工作、市級層面的公園管理辦法制定、規范公園地質遺跡保護系統和標識系統建設、搭建公園信息交流平臺等。
與此同時,加強公園之間經驗交流和信息互通,通過地質遺跡保護或科研科普研討會、公園規劃和建設工作座談會、管理培訓等方式,加強市內公園之間的信息互通,提高公園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更好服務于公園運作。
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公園金字招牌招商引資,加快公園的規劃和基礎建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解決貧困人口生計問題,提高生活質量,助力脫貧攻堅。
相關報道:綦江國家地質公園28日開園 可看恐龍化石丹霞地貌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重慶晚報(陳富勇):重慶市民又多了一個好去處。市國土房管局24日透露,我市第六個國家地質公園一一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將于4月28日開園,這是我市唯一一個以古生物化石為主的國家地質公園。
據介紹,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由老瀛山園區、翠屏山園區、古劍山園區組成,規劃面積99.98km2。公園以典型的木化石群、恐龍足跡化石群和丹霞地貌景觀為主體,是集科考、科普、研學旅游和休閑觀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地質公園,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重慶市科普基地。
“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分布集中是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的最大特點。”綦江區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謝顯明表示,地質遺跡包括以木化石、恐龍足跡化石、恐龍化石為主導的古生物遺跡景觀,以虎山、三轎石、人面像等為代表的丹霞地貌景觀,以波痕、層理、泥裂為代表的沉積構造景觀等,先天條件得天獨厚。
同時,木化石硅化木和鈣化木共生、外附樹皮煤,類型罕見,謝顯明說:“恐龍足跡在西南地區白堊系地層中首次發現,在9個層位中發現大中型恐龍足跡600多個,其數量和種類之多、保存之完好、類型之齊全、反映的生物多樣性之豐富為全國僅見。”
新聞鏈接:全市已有10個地質公園
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一直積極推動我市地質公園申報、規劃和建設工作。截至目前,我市有各級地質公園10個,面積約1200km2,其中已建立的國家地質公園6個、獲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的2個,獲得省(市)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的2個。
統計顯示,我市地質公園建設投入資金約38.5億元,其中財政投入17.5億元,社會投入21億元。近3年來全市地質公園共接待游客2300余萬人,旅游總收入達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