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外地區首次!泰國上奧陶統地層發現中華震旦角石
0

中華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外地產自泰國西部北碧府Si Sawat縣

晚奧陶世岡瓦納東北緣中華震旦角石產地
(神秘的區首太原外圍(外圍女)外圍聯系方式(電話微信156-8194-*7106)提供頂級外圍女上門,可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華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是一類已經滅絕的頭足類軟體動物,繁盛于晚奧陶世。次泰層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國上一直被確定為晚奧陶世凱迪早期的奧陶標準化石。很長一段時間,統地中華震旦角石僅在中國境內,現中包括華南、華震塔里木、旦角西藏、中國太原外圍(外圍女)外圍聯系方式(電話微信156-8194-*7106)提供頂級外圍女上門,可滿足你的一切要求滇西等地的外地相應層位有化石記錄,在中國以外未見任何報道。區首
2020年1月,次泰層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簽署的國上合作備忘錄框架下,南京古生物所早古生代研究團隊方翔助理研究員和李超、李文杰博士研究生等人,聯合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Clive Burrett教授和Mongkol Udchachon副教授,在泰國西部地區開展了聯合野外考察,并采集了大量化石標本。其中首次在泰國上奧陶統地層中發現了中華震旦角石。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于《遠古世界》(Palaeoworld)。
這批化石的產于泰國西部北碧府Si Sawat縣的Nautiloid Site地質保護區內。長期以來,這些化石都被錯誤地鑒定為珠角石類(actinocerids),化石產出層位Tha Manao組的時代確定也存在問題。在這次聯合野外考察的工作中,中泰聯合考察隊首次將產于Tha Manao組上部的頭足類化石確認為中華震旦角石,且其時代應為晚奧陶世凱迪早期,與我國華南揚子臺地的寶塔組、泰國南部的Pa Kae組大致同期。
泰國西部地區與我國滇西保山地區相同,在早古生代均屬于滇緬馬地體,位于岡瓦納周緣的低緯度地區。本次確認的中華震旦角石是在泰國的首次記錄,也是在中國以外地區的第一次報道。這一發現不僅對在古生代岡瓦納東北緣的古板塊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并且進一步證實了中奧陶世到晚奧陶世存在的滇緬馬地體漂移、生物地理區系遷移等地質事件。
本項研究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性課題、地質調查項目,以及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的聯合資助。
詳細論文信息:Fang, X., Li, C., Li, W.J., Burrett, C., Udchachon, M., Zhang, Y.D., 2020. Sinoceras chinense (Foord, 1888) in western Thailand: first identification outside China. Palaeowolrd. https://doi.org/10.1016/j.palwor.202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