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同一時間,有漫自媒體賬號“漫威電影”的復聯創始人“漫姐”也跑到香港,和lorre同樣的上映世界原因。“電影院基本被大陸人包場了,歡迎還有人直接拖著行李箱來。有漫”漫姐對刺猬公社說。復聯
兩周之后,上映世界《復仇者聯盟3》(以下簡稱《復聯3》)終于在國內上映了,歡迎那些沒能前去香港的有漫萬千漫威粉絲,終于等來了這部漫威歷時十年打造的復聯終極一戰。根據貓眼數據顯示,上映世界《復聯3》的歡迎預售票房就已經超過3億,首日排片占比72.8%。

不久前的上海迪士尼風波,讓外界看到了漫威粉絲的巨大聲量,無論是出于對漫畫原著的喜愛,還是對電影的喜愛,或者只是單純某一位演員的粉絲,沉迷在漫威宇宙中的人無疑越來越多,這個多元的大家庭正在逐漸成長為中國互聯網上不可忽略的群體之一。
“英雄從未消失,漫威宇宙就是當今世界的英雄生態,它不是‘傳說’而就在‘眼前’,并且日漸成為我們‘凡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秦朔朋友圈創始人秦朔曾這樣說。

一
如果在QQ的群查找打上漫威兩個字,搜索結果不比漫威宇宙中的角色數量少,很多群人數在一千以上,有些還需要支付幾元錢才可以進群。

加進群后,消息就沒有斷過,不出5分鐘,大連全套按摩(同城附近約vx《189-4143》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紅色的消息氣泡就會變成99+。
不知這是群里的常態,還是因為《復聯3》即將上映。
《復聯3》的導演——羅素兄弟之一喬·羅素在一次采訪中說:“如果你把過去十年看作一本書的話,《復仇者聯盟》第三部和第四部就是最終章,故事告一段落,新的篇章也將開啟。”
這讓群里的粉絲心急如焚,但同時也保持著某種克制,一旦群里出現任何劇透的現象,不論資歷多老,都是“慢走不送”,這部150分鐘的電影就如同結痂的傷口一般,在痊愈之前,沒人敢直接撕破那層硬殼,只能在周邊敲敲打打,以緩解瘙癢。

好在《蟻人2》發布了新的預告片,給群里的話題帶來了新的轉機,在討論蟻人今后在漫威電影宇宙中定位的同時,順便再聊一聊之后哪些新的超級英雄電影會在國內上映,哪些會因為“某些原因”只能出現在網盤,以及又有哪些導演接下了執導漫威電影的“苦差事”。
他們的群昵稱有些很長,“鋼鐵俠的阿斯加德小公舉”、“沒拿錘子的雷神托爾”、“神盾局派來的救兵”,漫威宇宙中的角色變著花樣地出現,偶爾有幾個人頂著相似的漫威logo頭像聊天,屏幕快速滾動,讓人分不清誰是誰。
刺猬君在群里表達了想要采訪的意圖之后,一個群友立刻回復說,“來錯地方了,這里都是黑(粉)”。還沒來得及證實這話的真假,另一個群友立刻跟上,“主要是黑DC(另一家漫畫公司)”。大家笑做一團,表情包橫飛,多是電影演員的黑照。
如果把時間向前倒推十年,漫威電影宇宙(MCU)的第一部影片《鋼鐵俠》上映之前,這樣繁榮的景象是不可想象的。
“那個時候圈子很小,大家基本都互相認識,現在說起當時網上的ID都會有印象。”朋友對刺猬公社說,1986年出生的他算是中國較早一批的超級英雄粉絲。他們聚在一起,評價新的漫畫,評價編劇和畫師,甚至還會評價各大漫畫公司整體的政策風向。比起超級英雄粉絲,把這群人叫做美國漫畫的讀者可能更為貼切。
“為什么早期美漫圈子人少,不是文化的問題,是門檻的問題。”
“不是有一個說法,在我成長之前出現的流行文化都是老古董,在我成長的階段出現的流行文化都是經典,在我成長之后出現的流行文化都是非主流。”朋友說,“對我們80年代這批出生在城市里的居民來說,都不需要是大城市,只要是一個家境還可以的一個家庭,基本上是看這些東西長大的。”
那個時候,美國漫畫多以改編動畫片的形式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打開了這些讀者通往這一世界的第一扇窗,到了90年代,國內才逐漸引進美國漫畫。
“相比黑白的日本漫畫,彩色的美國漫畫印刷成本要高出很多。90年代我買《圣斗士星矢》一本是九塊多,美漫可能一本就要幾十塊。”主席說,“那個時候互聯網也剛剛出現,上網成本很高,并不比看實體書便宜多少。”
在這樣今天看來十分惡劣的情況下,通過veryCD電驢下載盜版成了部分早期讀者獲取資源的方式。
這些早期讀者也慢慢成長為這個圈子里的權威,被譽為“中國美漫第一人”的M大——Multivac,至今已經出版了好幾本與美漫相關的書。

二
當92年出生的肖堯進入美漫圈的時候,互聯網的普及讓情況有所好轉,而美漫實體書的價格至今依舊要高于其他類型漫畫。
看了十幾年漫畫,肖堯坦言目前的主要閱讀渠道還是互聯網,偶爾碰到喜歡的編劇或者喜歡的劇情,才會買一本實體書。研究生的工資只有一千多,肖堯覺得用父母的錢供養愛好不太好意思,偶爾奢侈一把,買一個200元左右的funko正版周邊玩偶已是極限。

2005年,諾蘭指導的蝙蝠俠電影《Batman Begins》(蝙蝠俠:俠影之謎)是肖堯真正意義上的“入坑作”。看完這部作品后,肖堯開始在網上搜索一切相關的內容,發現了漫畫的存在。
“以前沒看過色彩那么鮮亮,畫得那么棒,劇情還緊張刺激有深度的漫畫。”肖堯對刺猬公社說,“那時候饑不擇食,抓到什么看什么。”
喜歡美漫十幾年,肖堯始終保持著每個月翻墻追刊的習慣,英語水平也因此突飛猛進,“現在比較忙了,追的刊少很多,只能看三五本,原來一個月追十幾本。”
“文藝作品、個人愛好沒有高下之分,不過比起其他的,我更喜歡漫畫。一張紙,沒有聲音動作,人物怎么編排,分鏡怎么規劃,有無限的可能性,看多了就能夠欣賞到各類創作者自己獨特的風格,有很多其他媒介達不到的效果。”肖堯說。
肖堯大學學的是臨床醫學,現在在福建醫科大學讀研,和刺猬公社微信溝通的時候,經常會突然消失:“稍等,有個病人要處理一下。”
脫下白大褂,肖堯有了另一個身份——一名美漫的翻譯人員。
“美漫圈的基本上可能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參與過漫畫漢化工作,可能是因為早期圈子太小了,再不做更沒人看生肉(英文原版),美漫圈就要滅絕了。”肖堯跟了一個笑哭的表情。
以DC超級英雄聯盟——正義聯盟為名的百度貼吧是當時最大的美漫讀者聚集地,肖堯的第一本漫威作品《內戰》就是在這個吧里看的,“貼吧時代大家都比較單純感覺,也沒那么浮躁,做出來的成果很多。”肖堯直言吧里的大大們對他影響頗深。

“‘司機’特別喜歡Emma Frost這個角色,我從他很多帖子里面學到怎么去剖析角色的塑造手法;‘五湖’做了一個國內美漫漢化作品的匯總網站;‘無歡’被大家叫做“填坑王”,很多其他組漢化了一半的漫畫都是他補漢化完的......”回憶起這些前輩,肖堯如數家珍。
“接受了前輩們的勞動成果,自己會也想貢獻一下。”慢慢地,肖堯開始自主地從國外的網站上搬運美漫的各種資源,電影、漫畫、游戲攻略......2011年,肖堯和朋友建了蝙蝠俠的豆瓣小站,到今天已經成長為美漫迷必須了解的資源庫之一。
朋友也曾經發起成立過漢化組,用他的話說,一個漢化組的運營,就像在做項目管理:
先是選定要翻譯的作品,俗稱占坑,“也許是喜歡角色,也許是喜歡畫家,也許是喜歡編劇,總之出于某種原因,你有想把這部作品‘安利’給更多人的愿望。”之后便根據分工招兵買馬,有人負責翻譯,有人負責校對,有人負責摳圖等。
每期漫畫更新后,也就是項目開始執行的時候。什么時候翻譯做好,什么時候把圖P好,什么時候交接工作,都嚴格把控進度,保證盡快把翻譯好的資源分享給“嗷嗷待哺”的伙伴們。
“漢化組的工作是無償的,嚴格來講,甚至是違法的,因為并沒有獲得公司的版權許可。”朋友對刺猬公社說。直到近兩年,MCU逐漸成型之后,開始慢慢有公司從事正版漫畫引進的工作,他們“招安”當年的漢化組,協助翻譯引進作品。游擊隊變成了正規軍。
三
像肖堯這樣,被漫威宇宙吸引,并為其無償付出的人,不僅僅是漫畫讀者,同樣還有電影粉絲。
2012年,《復仇者聯盟》第一部上映,締造了當時影史最豪華的超級英雄陣容,漫威自媒體大號“漫威電影”的創始人“漫姐”就被這部電影打動,“超級英雄原來可以這樣酷炫?太棒了!”此前錯過了鋼鐵俠和美國隊長的八五后姑娘,還是沒逃過漫威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我個人本身就有英雄情節,這群在現實生活不存在的超級英雄,在大熒幕上給了我美好的遐想,他們的個人魅力和團隊合作一直激勵著我。”
因為喜歡,自己又有新媒體運營的經驗,漫姐萌生了做漫威內容自媒體的想法。4年里,漫姐幾乎每天都在寫作和制作與漫威相關的內容。由于還有一份正職工作,每天可利用的時間只有午休和下班后。
“我本人能堅持做一件事情這么久,非常不容易,大概這就是用愛發電吧。”
偶爾也會遇到一些無理取鬧的“杠精”和“噴子”,最近的一次是關于《復聯3》內地定檔的問題。“當時官方并沒有宣布定檔時間,一些為了蹭熱點的公眾號發布定檔的假新聞,不明真相的讀者便跑到我們下面罵,因為我們一直寫的是國內暫未定檔。”

但漫姐直言自己很少看漫畫,理由是不太習慣漫畫的閱讀模式。“漫畫體系龐大,天馬行空,事件也多,電影對于現在的觀眾來說更容易接受。”漫姐說,“組里會有專門的小伙伴負責漫畫的部分,但我們主要還是以電影為主。”
這確實是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情況,朋友和肖堯都告訴刺猬公社,雖然MCU的出現,讓漫威的粉絲急速增長,但實際轉化成為漫畫讀者的并不多。
為什么會這樣,朋友認為,電影公司制作一部電影成本非常高,為了保證收益,就必須要像賣可樂一樣賣電影,讓每一個觀眾都能看懂。但漫畫不必背負這么重的盈利需求,所以更像是私房菜,藝術家的自主性更強一些。
除此之外,對于看完電影想要了解漫畫的人來說,往往會面臨一個問題——原著是什么。
在《漫威宇宙》一書中,作者肖恩·豪寫道:“漫威宇宙就如同一個滾動的雪球,將一切都吸納進來,并成長為世界歷史上最錯綜復雜的虛構故事體系,囊括了成千上萬個相互關聯的角色和插曲。”
美國漫畫特有的生產模式——公司握有角色的版權,雇傭畫師和編劇對同一角色進行長期內容開發——讓漫威宇宙的漫畫內容錯綜復雜,并不存在所謂的“原著”,1963年的鋼鐵俠和2013年的鋼鐵俠,都是鋼鐵俠。

這讓漫畫讀者和電影觀眾就像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雖血肉相連,但又有些許不同。
不過這種差異并不影響他們對漫威宇宙同樣的喜愛。無論是漫畫讀者,還是電影觀眾,都毫無疑問被超級英雄們自身強大的魅力吸引著。
肖堯喜歡蜘蛛俠,“覺得很像我們啊,都是掙扎在少年和成年之際的,被生活突然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漫姐喜歡鋼鐵俠,“天才,既帥又有錢,最重要的是,是一名愿意犧牲自己來拯救地球的超級英雄。”
“對于連續幾代的讀者而言,漫威已經成了現代世界的一大神話。”《漫威宇宙》中,肖恩·豪這樣說。現在看來,這部神話不僅把各種故事吸納進來,同樣也吸引了各式各樣的信徒。
“我們每個人都會去尋找自己的道德標桿,對我來說,我的道德標桿很大程度上就是超級英雄。”肖堯對刺猬公社說。漫姐也表示自己想像超級英雄一樣,做自己世界里的“超級英雄”,認真且真誠對待每一個好人。
對于這些信徒來說。這部神話還遠沒有結束,漫威總裁的凱文·費吉曾說:“我們還有7000多個角色,還能再拍10年20部電影。”
簡單翻譯一下,也許費吉想要傳達給粉絲們的信息,和斯坦·李曾經在漫畫的封底向漫威迷提供的那句直白而激昂的口號一樣:
“真信徒,不回頭。”
零點已過,第一批內地觀眾陸續入場,數千個漫威粉絲群又開始躁動起來。
你是漫威宇宙的信徒嗎?來留言聊聊你和超級英雄的故事吧~